23 3月 2012

緬甸人權影展 - 我所住的監獄


搭上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的熱潮,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 簡稱 AI) 台灣分會這個禮拜舉辦一系列緬甸人權影展,今天去善導寺站附近的「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看了其中一場:我所住的監獄 (This Prison Where I Live),是一部講述緬甸喜劇演員 Zarganar 的記錄片,Zarganar 把政治理念用喜劇的方式在融入在舞台表演上,讓緬甸的一般民眾得以一窺當今時政,卻也因此被軍政府判刑五十九年而入獄,在入獄前一刻甚至不改幽默的風範自嘲五十九年的刑期是不及格的分數。



記錄片最後冒險深入 Zarganar 被關的監獄,在隨時會被追捕的風險中,我們看到了那道圍牆,記錄片的主角就近在咫尺的圍牆後面,但是要現身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此荒謬又慘烈的事就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眼前,野外荒涼的監獄中不知還關著多少為民主奉獻的政治犯,Zarganar 在緬甸軍政府2010改選後被列為大赦名單中獲釋,但 Zarganar 只是其中一腳,還有超過一千名的政治犯正苦苦等待國際的人道救援。

也許是與會來賓的關係,最後的座談充滿政治色彩,問題一直集中在阿扁該不該被特赦等等問題,好在會後我們湊到了 AI 台灣分會秘書長身邊,才得以討論到我們關切的議題,秘書長談到 AI 這個組識在台灣一直很少人關切,但是 AI 在國際上享有很大的地位,許多國際知名媒體也都引用 AI 的研究數據和結論,甚至在聯合國還有席次,而歐美青年很多都以加入 AI 為榮,在台灣 AI 大概只有之前廢死爭議大家亂吵一通時有浮出台面過。

秘書長也提到他在七年前因為受到感動而開始接觸人權運動的故事,台灣大多數年輕人沒有國際觀,沒有關懷世界各國大事的視野,有時候會因為長輩的當頭棒喝,大家說說網路無國界,於是硬著頭皮連上 CNN 國際版,面對著硬邦邦的文字,即使努力讀了幾行字也難逃放棄的命運,因為單憑這些官方的文字內容我們很難感同身受,沒有感覺再怎麼努力也是讀不下去的,但其實我們心中都有種子,只待一個讓他成長茁壯的契機,而這個契機就是感動發生的那一刻。

相信這一系列影展下來已經點燃很多人心中的火種,儘管主角是大家完全沒聽過的小人物,但是這些畫面與聲音是如此的真實,現實的處境與背後的意念是如此強烈的觸動人心,希望 AI 能多辦點這類型的活動,如果能深入校園舉辦論壇的話相信會更有影響力,大家別忘了去看「以愛之名:翁山蘇姬」,這部片的拍攝其實 AI 居中也幫了不少忙,Zarganar 這個角色也有在電影裡面出現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